略喷网 > 百态 > 正文

​徒步广东大龙山,8小时跨越五座1500米级别雄伟山峰

2025-08-22 02:44 来源:略喷网 点击:

徒步广东大龙山,8小时跨越五座1500米级别雄伟山峰

大龙山,隐藏在广东连山的一座非著名山脉,最高峰海拔1611米。它宛如一条长长的巨龙,盘踞在连山县和连南县交界处,当地人闻之如雷贯耳,外地驴友对它却相当陌生。

(由南向北俯瞰大龙山脉)

大龙山一共包含了大山、石公山、竹棚凹顶、红泥埒、大龙凹、无名峰、大龙山等六座海拔高度超过1500米以上的独立山峰,这些山峰紧紧连接在一起,共同组成了一条广东罕见的壮美山脊线。

(大龙山全景航拍接片,请横屏欣赏)

2021年2月,我曾经走过这条山脊线的大部分。这条山脊徒步线路开阔的视野、壮美的风光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从那时起,我一直在想,能否用一天时间,轻装徒步穿越大龙山五座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峰?

(从禾洞镇遥望大龙山脉)

这个想法得到了连山县禾洞镇泊客民宿南哥的大力支持。南哥长得牛高马大,体能极好又喜欢登山徒步,关键是他对禾洞镇附近的户外资源了如指掌,还可以给徒步穿越之行提供贴心的后勤保障。

南哥热情联系好小车接送事宜后,决定参加这次徒步穿越之行,这让我非常意外并特别感动。因为一个月前,南哥在攀登广东第二峰的时候,下山过程因为路滑,不小心把手腕摔成了粉碎性骨折,至今还没有痊愈。

(庭院拥有六棵高大银杏树的泊客民宿)

10月7日早上七点,吃完早餐后,南哥朋友开车送我们前去徒步起点龟皮水。龟皮水是一条溪谷的名字,上游有一个小型水库。水库海拔1200米,有水泥公路直达。在地图上找不到龟皮水这个名称,建议先导航“盗马坪”,往前继续走2公里,遇到分叉路口后,右拐上山。

(大龙山一日穿越线路地图示意)

前往龟皮水的盘山公路可以行驶19座中巴车,但弯多坡陡,需要注意行车安全。这条公路在一年前才铺好水泥路面,工人在一些弯道做了加宽处理,行驶起来安全多了。

龟皮水水库旁边有一座临时板房,这是龟皮水茶场工人的宿舍。我们把汽车停放在板房前,收拾好行装,正式开启徒步穿越之旅,此时是上午7时30分。

龟皮水湖面碧蓝碧蓝,风景如画,这里也是非常好的露营地,个人感觉比连州潘家洞水库更适合露营,因为小汽车也可以开上来。从龟皮水出发,徒步登顶本次穿越线路的第一座1500米级别山峰石公山,相对高差仅有379米。

登山步道就在水库旁边。上次来到这里的时候,这条登山步道还是一条羊肠小道。但如今已开挖成一条很宽的机耕路,高底盘城市SUV也可以通行。

机耕路一直修到了海拔1360米的黄皮冲坳口,这里有一大片草地,绝对是露营的好地方。我想,下次一定要把自己的陆风X8开到这个山坳休闲露营,轻松登顶石公山守候日出日落、云海星空!

从黄皮冲坳口前往石公山,一不留神会走错路。因为新开挖的机耕路破坏了之前的路迹。正确方向是在坳口右拐再走20米,然后从右边竹林小道上山。为了方便驴友徒步穿越大龙山,我们全程记录并上传了轨迹,在某步路APP搜索“连山大龙山一日徒步穿越线路”即可找到。

穿过密密匝匝的苦竹林后,视野变得开阔起来。出现在面前的是一大片白白的芒花,一直绵延到整个山坡,在阳光的照射下,浪漫、唯美。

最后一段上坡有些陡,但路迹相当明显。随着海拔越来越高,视野也变得越来越开阔,近处的石公山和远处的龟皮水水库尽收眼底。

登顶石公山如此轻松惬意,你不要因为它达到了1556米的海拔高度而倍感压力。从龟皮水水库算起来,我们只用了40分钟就完成了登顶。登上石公山后,大家不约而同欢呼起来,因为波澜壮阔的云海正在我们脚下翻腾!

算起来,我今年已是第四次来到石公山。四次当中就有两次邂逅了一望无际的云海。为什么在石公山能如此轻松遇见云海?很可能是因为禾洞镇被群山环抱在中间,水汽特别充足。

(10月7日大龙山云海全景,请横屏欣赏)

极目远眺,只见禾洞盆地上空,乳白色的云海一直在我们脚下翻腾、游走,久久没有散去。我可以轻松放飞无人机在不同角度拍摄;也可以坐在长长的山脊线上,望着波澜壮阔的云海静静发呆,思考人生。

但今天,我们的目标不只是石公山,而是大龙山全程穿越,接下来,我们还需要沿着长长的山脊线,继续跨越另外四座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峰,才算完成本次徒步目标。

一个小时后,我们顺着山脊线一路向南,往竹棚凹顶方向走去。竹棚凹顶海拔1532米,几个山头相对平缓,就像盛开的莲花般伟岸,山坡上长满了密密匝匝的芒草。

路迹一直非常明显。行走在视野特别开阔的山脊线上,波澜壮阔的云海一直追随着我们的脚步,在我们眼皮底下肆意翻腾,久久没有散去。

半小时后,我们轻松站到了竹棚凹顶巅峰,回头一望,石公山已被抛在了身后。石公山的形状很像大公鸡的鸡冠,山脊尖削狭窄,两边都是悬崖绝壁。当地人也把石公山称为鸡冠旗。

轻松路过竹棚凹顶,我们迎来了第一个深V。现在需要下切至海拔1300米的竹棚凹,然后再攀升至1548米的高度。路旁全是略略泛黄的大草坡,很美。

竹棚凹对面的山峰在地图上找不到名字,这里暂且称之为“无名峰”吧。今年2月份的那次大龙山徒步之行,我曾经登顶过这座无名峰,实测海拔高度为1548米。

下切到竹棚凹后,立即向对面的无名峰发起冲击。有些陡,但山坡上全是地毯一样的芒草。我想,迟一个月走这条线路的话,这些草坡应该是金黄一片了吧?岂不是更美?

没有付出太多体力,我们又轻松站到了无名峰的峰顶,这已经是我们今天跨越的第三座1500米级别山峰了,用时也就是三个小时而已。回头一望,海拔1532米的竹棚凹顶也被我们甩在了身后。

到达无名峰的时候已是十一点半,除掉无人机航拍云海用去的一个小时,单单走路的时间还不到三个小时。现在,我们钻进一片树林里,午餐、休整。

早晚的大龙山非常凉爽,但到了中午却有点热,而且很晒。不过,云海散去之后的天空特别晴朗,能见度极高。向西眺望,近处的禾洞镇,远处的芙蓉顶、金子山尽收眼底。

午餐后继续前行,前面又是一个深V,我们把这个坳口叫做深凹。山坡上,有一块花岗岩被风化成了两瓣,像极了一个张开贝壳的海蚌。

深V最低处海拔高度不到1300米。也就是说,我们下切到坳底后,又得攀升200多米,才能到达海拔1577米的红泥埒。

坳口长满了密密匝匝的苦竹林。竹林中有个十字路口,右拐可以下撤到牛牯田,左拐前往黄皮冲,直行则前往红泥埒。如果体力透支或者时间不够的话,建议从这个坳口右拐,提前下撤至海拔700米的牛牯田,这样可节省两个小时。

而我们今天的目标是全程穿越大龙山(这里指的是狭义的大龙山,因为广义的大龙山脉还包括探山大龙、东观大龙和雾水大龙),所以选择直行,穿过密密匝匝的竹林小道,开始向海拔1577米的红泥埒(音列)发起挑战。

相对高差虽然有两百多米,但体力消耗并不大,我们很快就站在了红泥埒巅峰。红泥埒峰顶长满了灌木,我们没有在此逗留太久,然后继续前行。

穿过一片古老的密林后,迎面而来的是此行最后一座1500米级别山峰,南哥称之为大龙凹,但我在地图上并没有查找到这座山峰的名字。

大龙凹斜坡上长满了芒草,就像柔顺的地毯铺天盖地,颇有江西武功山的神韵。透过这片草坡,不远处有一座金字塔状的山峰名叫大山,海拔1611米,它是大龙山脉最高峰,只是它不在大龙山穿越线路之中,所以登顶大山的驴友非常少。

大龙凹是今天行走的最后一座1500米级别山峰。至此,我们沿着大龙山长长的山脊线,一天内轻松跨越了五座海拔1500米级山峰,想想真有满满的成就感。

大龙凹遍布奇型怪状的花岗岩,更有山体风化切割成深深的峡谷,垂直落差约200米,极具视觉震憾力。

大龙凹山体遍布花岗岩,表面光秃秃的,视野特别开阔。抬头向东南方向眺望,金字塔状的大雾山就在不远的前方。大雾山海拔1659米,为广东第13高峰,也是连南和连山两县最高峰。

大龙凹正南方是海拔1336米的白须翁顶。从大龙凹看起来,白须翁山体平缓,起伏不大。但在黑山村仰望白须翁顶,视觉高差却达到了1000米,特别巍峨高耸。这正应了那句有名的诗:横看成岭侧成峰,远近高低各不同。

走过一小段平缓的山脊线,密林之中有一个隐秘的分叉路口,一不留神很容易错过。这里直行前往黑山村或大雾山;右拐可下撤至禾洞镇牛牯田。穿越大龙山,我强烈建议提前下载好轨迹,否则很容易走错路口。

我们在这里选择右拐下山。下撤线路一直顺着山脊线向下延伸,路迹非常明显,坡度也不大。半小时后,我们已下撤至1200米海拔高度,回头一望,大龙凹就在不远的身后。下图我专门用红色线条标记了下撤线路,这样就非常直观。

下撤至海拔900米左右,走到了一条机耕路上。这条机耕路长满了杂草,不仔细观察的话,根本看不出它是一条机耕路。南哥说,二十年前,他经常开货车从这条机耕路上山拉石英矿砂。

这条早已废弃多年的机耕路虽然长满了竹林和杂草,但路迹还是很明显的。接下来,我们只需要顺着机耕路下撤就可以了。

走到山谷底部的溪流,发现这段机耕路被大水冲毁了。现在,我们必须跨过这条溪流,走到对岸才能重新找到机耕路。

跨过小溪后,机耕路变得好走多了,因为下面这段机耕路时常有人维护保养,可以看到,机耕路的左边有一个小型水库,是用来储水发电用的。

牛牯田不是一个村庄,而是在上世纪六、七十年代知青下乡的一个据点。牛牯田海拔700米,这意味着刚刚过去的两个小时,我们一共下撤了850米相对高差。

负责开车接送的朋友已在牛牯田等候多时。至此,徒步穿越大龙山的行程全部结束。通过GPS计算,本次徒步穿越里程约12公里,耗时约8小时,穿越强度中等。

不得不说,大龙山真是一条非常适合徒步穿越的好线路。因为这条长长的山脊线视野极为开阔,一天内能轻松跨越五座1500米级别山峰,还可以时常邂逅壮阔云海。我想,总有一天,大龙山会成为广东驴友的网红打卡地。

但需要提醒的是,山野徒步会伴随着无处不在的风险,风雨雷电、大雾迷漫、毒蛇猛兽随时会导致意外事故的发生,所以强烈建议大家不要轻意以身涉险;另外,徒步前要提前下载好轨迹,不要轻意离开成熟线路增加难度,否则风险指数将会大大增加。

(图文:黑豹,图片拍摄于2021年10月7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