略喷网 > 百态 > 正文

​出身贫寒的卢芹斋,是如何一步步成为“古董大鳄”的?

2025-10-17 14:56 来源:略喷网 点击:

出身贫寒的卢芹斋,是如何一步步成为“古董大鳄”的?

卢芹斋(1880~1957年)生于浙江省湖州市白雀镇塘甸乡卢家兜村的一个殷实家庭。十岁时其父因吸食鸦片、沉迷赌博而破产致死,卢母愤而自杀。

卢芹斋成为孤儿,被迫送到叔叔卢梅春家里,饱受寄人篱下之苦,长大后投奔南浔望族张家做佣人。

张静江及其夫人

张家公子张静江因其父捐十万大洋获得二品候补道虚衔,张静江二十五岁时遂任中国驻法国公使商务参赞之职。卢芹斋随同张静江来到法国,并在张静江的巴黎通运公司做职员。通运公司主要经营丝绸、茶叶、古董,后专做中国文物生意。卢芹斋上手很快,六年间对文物触类旁通,逐渐崭露头角。

卢芹斋二十八岁时另立门户,在巴黎成立“来远公司”,开始了长达五十年的文物贩卖生涯。1911年,卢芹斋在中国成立了“卢吴公司”,公司分别在上海、北京设有两个分号。

他每年至少回国一至二次,亲自搜货掌眼,获取文物暴利一般在2至8倍甚至更多。例如1913年,他以5.55法郎购进一件龙泉窑瓷瓶,当年以46.25法郎的价格卖出,这是进价的8倍。

民国政府于1913~1914两年连续颁布了古物保存法,禁止古物出口。但卢芹斋借助国民党大佬张静江的人际网络,花钱打通关系,或是业内欺行垄断,或是盗墓收买,大肆将中国文物走私到西方,从中牟取暴利。

他将传世石刻唐太宗李世民“昭陵六骏”中的“飒露紫”与“拳毛騧”石雕以125000美元售于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,这一高价成为美国当时文物成交价格之最。因违法走私盗卖“昭陵二骏”事件影响恶劣,北洋政府于1927年发布对卢芹斋的通缉令。